這一週吃吃喝喝倒是胖了不少,工作雖然略顯清閒但也基本上沒停下來過。把《雕刻時光》還了,因為最近確實沒什麼精力看書,倒是開始找了點安卓開發的東西試著跟著寫了寫。
其實昨天出門的時候積攢了很多靈感,但是打開文檔就毫無頭緒(可能昨天到家就忘了),大致整合了一下。
陪護#
要說這週比較大的事就是我弟弟在日本排放核廢水的那天去做了個小手術,然後我被叫過去陪護了一晚上,當然他表示第一天就沒啥事了叫我早点回去,但我本著答應了他爸為由還是呆那陪了一晚上觀察一下,確實沒啥事。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醫院的口味居然還行,主要是源自我對食堂的刻板印象不是很好。不過這個醫院把食堂建在地下一層也很怪(隔壁就是太平間,在這種地方怎麼吃得下飯)。
早上我給我弟弟去買七度空間(主要是為了吸收那些術後的分泌物)時,在我前面結帳的女孩子(看起來跟我差不多年紀吧)買了兩包鹽。
囤鹽潮#
我覺得我的淺薄的人生歷程裡,經歷過很多次的囤鹽潮。以前都感覺很神奇很精彩,到今年我已經見怪不怪了。這次的起源源自日本排放『核污水』導致海鹽將不能再食用了,這將導致原本買海鹽的人會來購買食用鹽,使得食用鹽資源緊張。
看似比上次的食用鹽能防輻射嚴謹合理多了。其實如果你去勸說別人不用囤鹽,他會說你這是在合理化『排放核污水』這件事,我有時候感覺有些人容易被帶節奏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的邏輯我很難去解構。
當然這可能是個社會學現象,甚至是個經濟學現象,當有一批被謠言『蛊惑』的人去掃貨,勢必讓市場上的存貨減少;這樣就會有另一批擔心資源短缺的人去掃貨,從而加重市場上存貨減少;當市場上的存貨不斷減少,就引發了新的恐慌......
我記得好像在汶川地震的時候好像也是說鹽井塌了,要囤鹽。
但,為什麼是鹽呢,不太理解這個底層邏輯是啥。
出版社相關#
在醫院陪護的時候收到老闆的消息,叫我次日去找下他,在醫院擔心了一晚上,好擔心跟我說公司開不下去了(畢竟有好幾次前例了)。第二天趕過去一問,原來是打算出兩本書,叫我參與編排什麼的。
我心想出版號應該不好拿吧,老闆淡定地說給錢就行了。
雖然出版行業是黃昏行業,找點辦法搞錢我理解,但要是讓我知道是哪家出版社了,我以後鐵定不會買你家的書。
觀影#
辛普森一家#
這週依然是在跳繩的過程中看辛普森一家,在賣個迪士尼之前,這個劇是真的具有非常強的諷刺意味。
這一集應該是第三季,具體多少集忘了。
講的是巴特做職業測試發現自己最適合的職業是警察,當地警察帶著他體驗了一把警察生活之後,體會到了合法暴力機構的快樂之後,給校長當起了『糾察隊』。
在校園整風運動中,米爾豪斯呐喊『我們是有了秩序,但我們失去了什麼!』
當巴特選擇替麗莎背黑鍋的時候,新的糾察隊是米爾豪斯,來把巴特壓走。
以前全世界都會諷刺的藝術,現在只有冒犯的藝術,而我覺得冒犯的藝術甚至都算不上『藝術』。
巴格達咖啡館#
其實這是一個很偶然(隨性)點開的電影。電影的開頭瘋狂地用鏡頭和色彩來製造一種焦躁的情緒,讓人坐立難安。德裔女子在公路上離開了自己的丈夫,一個人拖著行李來到巴格達咖啡館,一個沉寂、死去的咖啡館。
前期有大量這種傾斜的鏡頭來製造焦躁的情緒。
這個沉寂、死去的咖啡館對德裔女子幾乎是敵視的狀態。這個電影的台詞並不多,所以這種敵視並沒有太多的衝突,最大的衝突也就是店主把警察叫過來盤查她的身份。
隨著德裔女子不斷地攻略,咖啡館生意也越來越好。
{{< notice notice-tip >}}
BBQ 全主觀評分:9/10
一個很溫馨的電影,台詞不多,色彩和鏡頭情緒很飽滿。
{{< /notice >}}
藏在巷子裡的復古#
美女週日就『又』要走了,說走之前要跟我去拍大頭貼,我心想這都多麼古早的東西了。
更神奇的是,這個大頭貼照相館在太平街 —— 長沙算是最繁華(商業氣息最重)的一條街。在我印象裡,這條街就是跟著遊客後面走就行了,街邊也沒啥好吃的,但全是吃的。
美女不置可否,揚言跟著她走就行了。到太平街人擠人、磨肩擦踵、人聲鼎沸,美女突然拉著我往旁邊一個黑漆漆的小巷子一拐。
『仿佛若有光,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走了幾步就有一個露天庭院,庭院裡開著幾個畫風古老的店鋪。
不同於數十米外的太平街,這裡的時間凍結在了『非主流』的時期。不過坦白說我並沒有『非主流』情懷也沒有對應的時代回憶,那个时代的我可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對這些東西不太感興趣。
美女興致勃勃地挑相框,我百無聊賴地翻著相冊,看見了不少二次元的照片。
時代的眼淚啊。
還有 saber 什麼的,雖然現在還在發光發熱但其實也是 05/06 年的作品了。
游訪火宮店#
在 [這一期]({{<ref "第 4 周">}}) 我有寫下次去火宮殿看看最高指示還在不在。
於是就有了執念,總覺得這玩意應該不至於真的刻在那吧。
還真有。
火宮殿供奉的是火神,偏殿是財神和觀音。財神殿是去的人最多的,比主殿的火神還多(甚至誇張地說我遊歷的時候就沒看到有人去)。看得出來大家其實來廟裡都是來求財的,觀音殿似乎也是門可羅雀,以前觀音殿應該是求子的吧?現在沒人去也沒啥好說的,感覺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應該發展一些別的業務。
火宮殿按理說是能和夫子廟媲美的,但是氣勢上完全不如夫子廟,倒是人流量應該能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