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部落格的熱情其實依舊並不高漲,也可能是因為天氣冷了,手放在鍵盤上肌肉都是僵硬的,打字各種不順手。但是這週寫完居然寫了這麼多,姑且算是報復式增長吧。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看了看之前寫的週記,有一天有提到『時間是不存在的』,當時這麼寫是想到了這個概念但因為不想多寫就隨便糊弄了一下,所以今天幹脆來理順一下自己的思路,思維要發散!
只要簡單翻閱聖殿騎士團留下來的資料,就可以發現艾薩克爵士就提出過『時間是可以測量但不可察覺』的概念。古典物理學裡一直認為時間是絕對的、均衡地流動著,與外部任何事物都沒有關係。簡單來理解應該就是時間軸,在這個理論下任何一個時間點,宇宙中所有的事件都是同時發生的,符合大眾認知。時間的測量通常依賴於週期性的物理過程,例如通過觀察地球繞太陽的公轉週期來確定一年的長度,或者通過測量原子鐘的振動週期來獲得更高精度的時間計量。
上帝是公平的,每個人一天都是 24 小時。—— 不知道哪個天才想出來的金句
麻瓜世界公認的時間其實是一種固有認知的錯覺,在詐騙行業熠熠生輝的量子力學認為,時間的概念正變得模糊不清。該詐騙理論發現波函數可以同時存在於多個狀態,而且它們之間可以相互干涉。這意味著時間不再是可預測的,而是隨機的、不確定的。當然正因為該理論臭名昭著,所以目前很難向大眾推廣『時間其實是不存在的』這個結論。
但我們可以用一個比較簡單的事實來側面說明現在的時間標準是沒有價值的,這些年經常去月球旅行的朋友們可能比較清楚,往返月球的時間越來越長了,因為潮汐力的影響,使得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略有增加,每年增加約 3.8 厘米(這也是這些年官方給出的一直在漲價的原因,笑死)。月球的遠離使得地球自轉速度變慢,而目前麻瓜世界裡公認的一天是等同於地球自轉一週的時間,可是按這個標準每一天都在變得比前一天更長一點。在恐龍時期一天只有 23 小時,一年大約會比現在多出一個星期左右。
想必學過時間魔法的都聽過著名的大法師阿爾伯特的名言:『時間是相對的,它的唯一價值取決於我們在時間流逝時做了什麼』,英國魔藥學教授霍拉斯・斯拉格霍恩就擁有一個魔法沙漏,沙子下漏的速度和談話的質量保持一致,聊的火熱的時候沙子就會下落地很慢。在大法師阿爾伯特的理論下,每個事件在時空中都有自己的坐標或位置,沒有絕對的時間和空間。
每逢接近過年的時候、進入新月份的時候,就會有一群遺老出來多愁善感,以前可能跟著徒增焦慮,自從頓悟了『時間並不存在』後,倒也見怪不怪了。雖然看似寫了一大堆,實際上看似有用的就幾句話。也不知道自己寫了些什麼,圖一樂。這種寫作風格可能是借鑒了以前看過的 scp 文學的精神胡寫亂寫,寫的時候倒也開心。年底沒啥好總結的,沒什麼比還活著更了不起的了。
利用 Whisper 做字幕#
原本是因為工作需要將語音轉換為文字,後來更是直接將視頻轉為文字,也就是製作字幕。有人向我推薦了剪映的語音轉文字功能,用於製作字幕效果確實還不錯(準確度還可以),但我的音頻中有很多語氣詞,例如 “嗯”、“啊” 等等,這些都需要我手動刪除,處理起來就很煩躁了。
然後在互聯網衝浪的時候看到了 'Whisper' ,OpenAI 公布的自動語音辨識模型,與 chatGPT 不同,這個開源了這麼久反而沒什麼人提及它。然後再搜了搜,發現果然已經有人打包做好了 GUI 版。額外還需要下載 ggml 語音模型,據說寫這個 gui 的人是用的 'ggml-medium.bin' 這個模型,下這個就好。
怎麼用就不演示了,畢竟是上班時間摸魚在這寫,隨便摸索一下就知道怎麼用了,實測這些語氣助詞什麼的全過濾了,準確度也比剪映的好(下班後想拿部電影試試,結果十多分鐘後就開始輸出重複的文字,這個不清楚怎麼回事)。
今年剪映把很多功能都轉為了收費功能,我記得 10 月份休假回來看到白色屏幕那個素材都變成了收費功能(後來取消了),保不齊現在的語音轉文字以後也要收費。
所以說開源大法好啊!
我是導出 srt 格式,也是能轉成 txt 的。你完全可以把那種公開課、開會錄像什麼的導成字幕,然後用 ai 去做總結,或者翻譯,自由發揮。
查理的巧克力工廠#
因為有計劃這個週末或者晚些時候去看「旺卡」,於是又重溫了一下這部電影。上一次看是 19 年,上次只給了 4 星。
這是一部帶有一絲絲黑暗氣質的兒童童話電影,長大了看確實沒啥味道。今天邊看的時候還邊說我要是查理肯定呆不到最後,不如把票賣了。
其實第二次看反而還沒有上次看的時候那麼喜歡,這部電影有很多刻板印象,導致說教的意思過於搶眼。比如打電動的孩子有暴力傾向;愛吃東西的孩子就像頭豬;溺愛的孩子驕橫跋扈;嚼口香糖那個女孩應該是自負吧。要我說要不就多寫幾個孩子湊出七宗罪來(色慾好像湊不了)。
但同時又 get 到了很多之前沒注意到的電影梗。比如傳送巧克力那裡,有希區柯克的電影「驚魂記」和庫布里克的經典電影「2001 太空漫遊」中的片段。旺卡和父親決裂那,他父親連夜「搬家」頗有「亞當斯一家」那種黑色幽默感,可能這個導演童年就是受「亞當斯一家」那種幽默的影響,我看他好多作品都是這種黑暗童話風。
賽博夜話#
我記得前段時間我也有在思考 AI 是不是發展錯方向了,應該把創作這種活交給人類,ai 就老老實實替我去上班。但最近我似乎有了新的想法,現在的 ai 反而是在讓更多的人能更低門檻地進行創作。
比如讓 chatgpt 寫文章,我文筆稀爛但是 ai 能幫我把我想表達的東西寫得更有邏輯一些。
比如 ai 繪畫,正常練控筆都得練好久吧,現在只要在幾個關鍵字之間嘗試,就能畫出個勉強能看的圖。
還有 ai 編程,正經學編程多累,而很多時候只是要造一個小輪子,這時候 ai 給你寫出來,複製過去改一改就能用了。
不過問題就在於付出努力的那些創作者們,他們的生存空間被擠占了。現在 ai 毕竟還有不足,很多圖片一眼過去就是 ai,這個時候大家還是願意譴責 ai 的。等以後 ai 發展到沒有那麼多缺點的時候,美術生的噩夢可能就來了,公眾還願不願意繼續站在道德高地就不好說了(1 分鐘能出 100 張免費的圖你找設計師畫 2 天還得給錢,只怕別人笑你傻子),至少資本肯定會更樂意用 ai。
我倒是挺支持創作者的,ai 給我的感覺有點像預製菜:成本低、做起來快、不好吃。即使發展得和大部分畫師一樣了,預製菜就是預製菜。我自己部署過 SD 繪畫,確實能很短的時間做出還不錯的效果,但這張圖出來的時候我心裡是沒有成就感的,而我用數位板畫圖出來的雖然醜了點,但我心裡是美滋滋的。這種感覺很像我點了外卖能吃飽但就是感覺差點意思,我自己做的雖然可能不那麼好吃,但吃起來挺香的。
資本會淘汰掉美工,讓美術從職業走向藝術,可問題是沒有資本買單的藝術,能活多久呢。
旺卡#
看了旺卡,55% 的地方還行,剩下的地方不太行。可以當半個迪士尼動畫來看,歌舞部分過多,而且大部分歌舞套用的都是一個旋律(更重要的是沒套用這個調調的都很難聽),一秒回到悲慘世界(就悲慘世界裡酒店主唱歌那個調調)。
劇情的話和德普那個應該不是同一個世界,德普是被爸拋棄甜茶是想媽了。總之合家歡電影,壞人飛天了,其他的人都成雙成對了。可是就像巧克力吃多了胃有點膩,後半部分用來收尾的部分太過公式,總覺得膩味。
就是膩到看完想喝口水而不是看完想吃巧克力的那種感覺。
其它的小事#
美女說下次來我這還要喝我這個金酒,可是我的都被你喝完了呀,這又得去買點了。她說她還給她大學室友傾力推薦了,我尋思有這麼誇張的嘛。
這週腦子一熱說要自己給部落格寫主題,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週末回老家吃燒烤了,好吃是好吃,就是吃多了難受,估計至少是一年內都不會再想吃這玩意了。
因為中午喝了酒,現在好暈,就先不配圖了。